第 143 章 京扬运河

字体: 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 143 章 京扬运河

 

给两个儿子讨了名字的陆煜满心欢喜,急急忙忙的把这事儿写信让人送回了王府。

顾玉华接到信后,心里感叹,有皇位要继承的果然还是喜欢儿子,这要是女儿估摸着就没人搭理了。

顾玉华依然把两对母子放在北苑,让人好生伺候。

在王府住了几天的裴莺嫌弃这里无聊,便出城回了启学斋。

又过了几天,春蒐结束,陆煜回了王府。在含章殿换洗完毕的陆煜,去了绮云殿。

“娘子辛苦了。”看见顾玉华,陆煜赶紧施礼感谢。

“郎君那里的话,咱们夫妻一体。”顾玉华笑了笑说道。

“拿上来。”陆煜对着外面的仆从喊道。

只见有宦侍送进来一个精美的漆盒,走到顾玉华面前,陆煜伸手打开漆盒,里面是一件纯白的狐裘披风,色白如雪,没有一根杂色。

“送娘子的。”陆煜说着,把那件纯白狐裘披风拿来了出来,给顾玉华披上。

顾玉华伸手摸了摸披在身上的狐裘披风,手感柔软细腻,白的晶莹剔透。

“多谢郎君。”顾玉华给了陆煜一个大大的微笑。

送完礼,陆煜和顾玉华坐了下来,顾玉华出言问道,“两位小皇孙,郎君怎么安排。”

“嗯,”陆煜看了看顾玉华的脸色,有些讨好的问道,“放在娘子跟前养着如何?”

“那两位侍妾呢?”顾玉华没有表态,而是问了另外一个问题。

“送出府,如何?”陆煜试探的问道。

“只是送出府?”顾玉华继续问道。

“嗯,远远的送走,此生不再见。”陆煜说道。

“郎君,我是这样想的。”顾玉华没有接陆煜的话头,而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,“等你守孝期满,我这身子也调养的没问题了,咱俩终究要有自己的孩子。这两个孩子,名义上放在我跟前养着,但还是由他们的生母照看。你看如何?”

陆煜听了顾玉华的话,想了想,说道,“也好,就按娘子说的办。”

“多谢郎君体谅。”顾玉华谢了陆煜,又说道,“依旧让她们在北苑的牡丹苑和蔷薇苑住吧。”

虽然西路北苑是给王府未出阁的女孩们住的,但最近五六年,都不会有人去住,所以安排这两对母子在那也无所谓。

有了儿子的陆煜,也正式结束了自己体弱无子的人设。

天德八年上半年,从朝廷到各州郡,有着大量的官员调动。

南京留守萧栋和西京留守朱贺都被召回京师,前者出任尚书左仆射,后者出任门下侍中。由于尚书令顾同长年的泡病号不上朝,尚书省的实际最高长官就是尚书左仆射。

袁氏的舅舅,六十二岁萧傥调任集书省任散骑常侍,算是退居二线了。萧家西十二岁的长子萧子明调回京师,出任司农寺正卿。三十九岁的次子萧子显外放巴郡太守。

七月,左民曹侍郎提出疏浚河淮漕运,缓解南方向洛阳运输物资压力的建议。天德帝让朝臣商议,又有将作监少监郑途提出不仅是黄河和淮河之间的漕运,淮河到长江,以及长江以南的漕运均需要疏浚。

为此,天德帝特意请在家休养的顾同参加商议。顾同作为大楚资深包工头,为天德帝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方案。

先是自洛阳西苑引谷水、洛水,向东流经洛阳城南,穿过偃师东南,在巩县洛口入黄河。从荥阳西北黄河边的板渚引黄河水,向东流经荥阳、管城、中牟、大梁,与汴水合流。大梁以东与汴水分流,折向东南,经雍丘、宁陵、睢阳、永城等,在盱眙之北汇入淮河,将黄河至淮河之间的水道完全疏通,并对狭窄的地方进行扩建。由于此段的终点盱眙归属扬州,就将这条水道暂称为“京扬运河”。

然后便是彻底的扩建沟通淮河与长江的邗沟。春秋时,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,开凿了邗沟,连通长江和淮河。后汉建安二年,广陵太守陈登对邗沟进行了改造,开辟了邗沟西道,裁弯取首,避开了迂回曲折的射阳湖路线,大大缩短了航程。而现在顾同的建议,对后汉时期的邗沟重新进行疏浚扩建,彻底通畅山阳至广陵的漕运。

至于京口到钱塘段的江南运河,则可以根据不同情况,逐段疏通。因为江南各州比较富裕,这部分工程可以交给各州去做。

对于顾同的建议,天德帝非常满意,并询问可以担此重任的人选,顾同推荐了将作监少监郑途。于是天德帝升任郑途为尚书右丞,全权负责“京扬运河”的前期准备工作。

入秋,在伏牛山老君庙学武的高玄通回了洛阳,他因为年龄偏大,没法从童子功练起,学了一年己经没法再进展了,另外几个男童则留在老君庙继续练武。顾玉华让高玄通去启学斋,带着其他孩童学些武功皮毛以强身健体。

去往岭南收购庄子种棉花的财叔也回了洛阳,他把二儿子顺宁放在岭南,自己回来复命。他父子这一去有两年时间,这一路虽然辛苦,但还是收获满满,在广州的高凉郡购买了三处大庄园,除了种植棉花,还种了水稻。这里气候炎热,降水丰富,水稻可以三熟。还有这边地广人稀,顺宁准备再买些地扩建庄园。

听了财叔的汇报,顾玉华非常高兴,重赏了财叔,然后让财叔将岭南的事情都交给顺宁就行了,他留在洛阳就好。

平日里,陆煜很少去看那两个庶出的儿子,反倒是顾玉华偶尔会让奉棋和侍画两个侍妾将孩子带来绮云殿。

老大子衿长的很壮实,虎头虎脑的。老二子佩虽然有些瘦弱,但精神头也很足。看着两个茁壮生长的男婴,顾玉华也在想自己以后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。

就这样到了天德八年的年底,在萧皇后过世一年后,就又有朝臣提出了立后的事情。这次有提议立暂摄后宫的谢贵妃的,还有提议立杨德妃的,还有很少一部分提议立朱淑妃的。

这次天德帝倒是没有反应很激烈,只是说暂不立继后。不过朝臣们还是踊跃上书,讨论的很是热烈。

...


    (http://www.kkkkksz.com/book/ddadbi-143.html)

        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kkkkksz.com
我看书斋 我的书架
↑返回顶部